巴中建立地区30周年系列评论②
解放思想 30年破浪前行
30年拼搏奋进,30年沧桑巨变。
回顾建地设市30年发展历程,巴中“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破冰突围之路清晰可见——发展之变,源于思想之变。
1993年10月,地委第一次扩大会议要求,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艰苦奋斗、排难创新,超常规跳跃式地发展经济。从这次会议开始,历届地委、市委都把解放思想作为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来研究和推进。
“作为贫困地区,我们经济落后绝不能思想落后,物质贫乏绝不能精神贫乏,交通闭塞绝不能信息闭塞。如果我们在解放思想上不超过周边和发达地区,我们的落差将进一步拉大。”
“面对加快巴中发展的现实需要,破除不利于发展的思想桎梏,主动寻找‘可以办’的依据,思考‘怎样办’的方法,做出‘赶紧办’的决定,履行‘要办好’的承诺,追究‘未办好’的责任。”
“打破一切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传统落后的思想观念和主观偏见的束缚,创造条件,从实际出发,走出巴中发展新路子。”
“进一步解放思想,突破传统思维和模式,跳出巴中看巴中,着眼全局和长远,围绕交通、水利、能源、产业等重点领域,谋划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大项目、好项目。”
思想怎么解放?观念怎么更新?坐而论道、纸上谈兵不行,必须实事求是、脚踏实地。
解放思想不是胡思乱想,最重要的是要看怎么干。“没有一寸高级公路”的巴中闭塞落后,亟需解决的是基础设施问题。1994年4月,数万民工浩浩荡荡开赴唐巴公路施工现场,打通了巴中第一条出境公路。
敢于解放思想,思迎难而上之要事,想形成格局之大事,干力所不及之难事。30年来,巴中的高速、铁路、机场从无到有,相继建成,既打开了巴中对外开放的“山门”,又打开了巴中人民解放思想的“心门”。
从把招商引资作为巴中发展的生命线,到把外抓招引、内强培育作为党代会的重大决策之一,30年来,从经济建设到基础设施,从民生事业到社会事业,不遗余力引进一批又一批重大项目、重点企业,“用外面的钱办巴中的事”,“钱从哪里来”的问题有了明显缓解。这是解放思想的结果。
从创办经济开发区到移位兴文,从成立恩阳区到组建文旅新区,重构“南城北旅”发展空间,重构巴中经济地理版图,今天的兴文和恩阳发生的沧桑巨变,已非当年可同日而语。这是解放思想的结果。
历届地委和市委总是高扬解放思想的大旗,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地谋划全市的当下和未来,“五位一体”扎实推进,引领了巴中一轮又一轮的大发展。
30年征程如虹,我们始终唱响求新求变的主旋律,以“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壮志,坚定改革开放的信念,一次次更新未来的宏伟蓝图,再一步步将蓝图变成现实。改革引领、创新驱动,30岁的巴中风华正茂,更富生机、更有活力。
实践永无止境、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就永无止境。实践证明,解放思想是干事创业的逻辑起点。没有不间断的解放思想,就不会有改革发展的累累硕果。只有思想不断解放,才能开创美好未来。
建设现代化巴中的锦绣蓝图正徐徐铺展,让我们以更大的勇气和魄力,打开思想解放这个“总开关”,进一步激发源动力,在开拓创新的道路上奋勇前进,续写巴中振兴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