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建立地区30周年系列评论①
领航巴中 30年砥柱中流
沧海横流显砥柱,万山磅礴看主峰。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推动巴中30年的发展,核心靠巴中的各级党组织。30年弹指一挥间、沧海变桑田。党的领导,是巴中巨变的根本原因、最大动力。
1993年10月28日,巴中地区挂牌成立时,接过的是贫穷寒酸的“家底”:地区本级财政为零、工业产值为零,四个县均为国家级、省级贫困县。这,便是巴中起步时的模样。
但,就是这样的巴中,白手起家,不断追赶跨越。也就是这样的巴中,30年来,飞机上天、高速出川,动车进站、高铁开建……所有参与和支持巴中发展建设的人们,共同见证了巴中从城市到农村“换了人间”。
三十而立,探寻华丽蜕变的密码,我们不难发现,30年来巴中飞速发展,始终与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紧密相连;始终与改革开放、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等国家战略同频共振;始终靠巴中历届地委和市委担当兴市大任,一锤接着一锤敲,一任接着一任干。
从“三年打基础、五年上台阶、十年迈大步”的号召,到“打开山门、打开心门”的呼喊,再到“两主三基、四向发力”的坚持,一个阶段有一个阶段的担当,历届地委和市委与时俱进谋划巴中的发展,团结带领巴中人民将发展不断从高潮推向高潮。
从举办第一届光雾山红叶节到第一届巴人文化艺术节,从创办巴中经济开发区到扩区移位兴文,从成立恩阳区到组建文旅新区,从筚路蓝缕修建唐巴公路到恩阳机场通航,一个阶段有一个阶段的使命,历届地委和市委团结带领巴中人民干成了奠定地位格局的大事要事。
从“八七”扶贫攻坚到十年扶贫开发,从新十年扶贫开发到精准脱贫攻坚,从解决行路难、饮水难、看病难、上学难到“铁公机”全面建成、城乡居民饮上安全干净水、居民病有所医、城乡孩子能够上好学,每一个阶段的民生情怀始终不变,历届地委和市委牢记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画出了民生至上的最大“同心圆”。
从战胜百年不遇的非典肺炎、新冠疫情,到战胜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从战胜百年不遇的特大地震,到化解经济社会发展领域的一个又一个难题,回首巴中风雨兼程、栉风沐雨的征途,30年来,在每一次重大斗争一线,全市各级党组织总是站成中流砥柱,重点任务在哪里,党组织就扎根在哪里,越是艰险越向前。
从获评“全面从严治党中纪检监察干部的优秀代表”的王瑛,到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永不离休的周永开,再到“身边雷锋、时代榜样——2013年感动四川十大人物”的张雪梅,以他们为代表的14万巴中共产党人,在每一个重点攻坚战场,总是尽锐出战,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
民族复兴,千秋伟业;巴中振兴,征途如虹。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巴中新征程,前路漫漫;书写新时代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任重道远。
山雄有脊,房固赖梁。把建设现代化巴中的宏伟蓝图和重大战略部署变成美好现实,关键在党,关键靠巴中共产党员在各级党组织的团结带领下艰苦奋斗。
三十而立,我们已接过前辈的接力棒。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汇聚正能量,凝聚精气神,保持加速度,向着现代化巴中这一目标豪迈挺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