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州委书记访谈·巴中丨何平:谱写红绿两色文章 融入区域发展大局
6月15日,四川新闻联播《市州委书记访谈》板块,播出对巴中市委书记——何平的专访。全文如下:
巴中,地处川陕革命老区核心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老区精神一直激励着广大干部群众在新时代建功立业,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围绕红色和绿色两张名片,巴中如何奋力后发赶超、振兴发展?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一个支持、两个更加”决策部署,对巴中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一起对话巴中市委书记何平。
作为全国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巴中红色文化厚重、红色资源富集,现存主要革命遗址、遗迹、纪念地多达950余处,有全国最大的红军烈士陵园、红军将帅碑林和红军石刻标语群。
记者 童米:今年是川陕革命根据地创建90周年,围绕传承红色文化,巴中肯定抓了方方面面的工作。
巴中市委书记 何平:是的,习近平总书记在眉山市三苏祠考察时强调,要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理念和思维。红色文化是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上的部署,以建设全国爱国主义和红色文化传承基地为抓手。积极推进川陕片区红军文化公园建设、组建川陕苏区红色干教联盟、共建革命老区红色文旅走廊,打造全国红色文化传承标杆。
如果说红色是巴中最靓丽的底色,那绿色一定是巴中振兴发展的最大优势和潜力。2021年,巴中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5.6%、森林覆盖率为63.18%,现有1个世界地质公园、1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21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实现了四季青山绿水、常年蓝天白云。
巴中市委书记 何平: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巴中具有天然优势和基础。我们一是擦亮生态底色。坚定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指示要求,力争今年率先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二是转化生态价值。在建立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推动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等方面先行先试;三是发展生态产业。将总收入700亿元文旅康养作为全市首位产业来抓,同步培育总产值500亿元食品饮料、200亿元生物医药、100亿元新能源新材料三大产业集群。
记者 童米: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强调,中国要强大,各领域各方面都要强起来,这其中也就包括了农业产业、文旅康养、基础设施等等都要强起来。您刚才也介绍了巴中正在大力发展绿色生态产业,我看您现场也带了许多富有特色的产品。
巴中市委书记 何平:总书记特别地关心绿色农业、生态农业、高效农业的发展,我手上拿的南江黄羊袋装产品,可以说就是这方面的典型的代表。另外像通江银耳、空山黄牛,还有金银花、南江核桃等等。我们坚持“绿色+有机”两条腿走路的发展方式,通过差异化的发展,满足不同层面的消费需求。
除了传承弘扬红色文化和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在何平看来,强调增强区域发展协调性、平衡性和可持续性,是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另一个突出亮点。
巴中市委书记 何平:特别是报告中,支持川东北经济区振兴发展;更加重视未纳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规划范围的区域发展,更加注重省内欠发达地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盆周山区高质量发展,充分体现了省委的战略思维、大局意识和全局眼光,既让我们十分钦佩,也让我们倍感温暖。
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引领高水平区域协调发展,是省党代会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而在《国务院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中也明确鼓励川陕革命老区对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何平表示,巴中将以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战略牵引,在加快建设“三市两地一枢纽”新征程中,埋头苦干、勇毅前行。
记者 童米:围绕“一个支持、两个更加”,巴中如何抢抓政策机遇,融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布局?
巴中市委书记 何平:我们一是强化战略融入。深度参与川东北、渝东北一体化发展,助力北翼振兴;二是强化产业融入。积极探索与成渝地区共建产业协作园区、科创飞地,加快建设成渝地区绿色产品供给地和产业协作配套基地;三是强化交通融入。拓展东向北向出川大通道,加快建设成渝地区北向重要门户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