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建立地区30周年系列评论⑤
自力更生 30年砥砺奋进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历史是人民创造的”;多次深情地指出,“中国的发展成就是中国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的,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顽强拼搏、接力奋斗创造的”。
巴中地区成立时,地区生产总值仅26.84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18.43亿元、占68.7%,工业总产值3.82亿元、仅占14.2%;本级财政为零、工业为零,四县(市)均为国省贫困县、财政总收入仅1.4亿元。在这样的基础上耕耘创业,巴中只能自力更生,巴中必须自力更生。
不服输、有志气的巴中人,从1994年开始实施“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全地区3000多名干部进驻贫困村,300多万群众苦干实干,到2000年,“八七”扶贫攻坚任务圆满完成,解决了100多万贫困群众的基本温饱问题,创造了享誉全国的“巴中经验”。
用毛笔在墙壁上写下“宁愿苦战,不愿苦熬”八个大字的李国芝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改变了自身的命运,而千千万万的像李国芝这样的巴中人,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改变了巴中的面貌。是巴中人创造了巴中经验,是巴中人铸就了巴中精神。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数百上千的优秀共产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尽锐出战,冲锋在前,勇敢承担起党和人民的重托;一届又一届的党委政府始终将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以坚韧不拔的态度、抓铁有痕的力度、不胜不休的决心,摁住经济社会建设“快进键”不松手,带领全市实现一个又一个跨越。“宁愿苦干、不愿苦熬”,“苦干实干、创新创造”是贯穿巴中30年不懈奋斗、走向成功的基本逻辑。
靠着“宁愿苦干、不愿苦熬”,成千上万的巴山儿女自带干粮、肩挑背磨,用钢钎、二锤凿通了双江路、二南路、唐巴路,也打通了信息路、资源路、致富路。
靠着“苦干实干、创新创造”,让白手起家的巴中保持了连续30年的高速增长,创造了综合实力跃升最快速、发展面貌变化最深刻、民生福祉改善最显著的30年奇迹。
幸福不会从天降,美好生活靠创造。“巴中经验”“巴中精神”历久弥新,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本质,一直浸润于巴山儿女的血液,不断被传承、丰富和升华。“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烙印成了巴中人的精神底色,定格成了巴中的城市品格。
这片土地,曾洒满热血;这片土地,孕育了“巴中经验”。这片土地上的人民,从来不曾躺在历史的功劳簿上睡大觉,从来不曾等靠要;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始终坚持“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优良传统,这是巴中人勤劳朴实品质的体现,这是巴中人昂扬向上斗志的彰显。
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也是办好巴中一切事情的内在主因。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与全国全省同步基本现代化,前进的道路上或许布满荆棘、困难重重,但不管条件如何变化,巴中儿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本色不会丢,志行万里、初心如磐,必将在接续奋斗的新征程上续写新的时代华章。
诚然,奋斗是艰辛的,没有艰辛就不是真正的奋斗。同时,奋斗也是幸福的,只有奋斗才能成就更美好的明天。
300多万巴山儿女踔厉奋发、笃行不怠,300多万巴山儿女勤于创造、勇于奋斗。巴中,未来必然可期!